search icon

信息

icon place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年馆
icon date
2017年05月27日 - 2018年03月04日
icon time
10:00am - 5.00pm (星期二至星期天)
icon price
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免费入场

华族传统儿童服饰缀有许多漂亮的纹饰,而这不仅是为其设计锦上添花,更大的作用是祝愿年幼的穿戴者好运、健康和长寿,或保佑他们长大后事业有成、子嗣绵延、一生平安。童服上各式各样的吉祥符号将无言的祝福隐藏于孩子身上,让孩子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思念与关怀。

《慈母手中线—儿童服饰里的祝福和寓意》特展由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与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合办,展示了共99件出自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的童服与配饰,其中包括衣裳、冠帽、耳套、围涎和鞋靴,而这些服饰上缀有的纹饰取材于大自然、历史、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和传说等。

欢迎您前来参加本馆的公开讲座与免费导览,随晚晴园的导览员一同参观《慈母手中线–儿童服饰里的祝福和寓意》特展

发表于 : 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相关信息

Public Lecture - Clothed in Silk and Jade: Examining the Chinese Psyche Through Symbols on Children’s Clothing

儿童是生命延续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除了传统的龙凤纹样之外,古人还会以哪些纹样来作为儿童服饰的装饰主题呢?古人是藉由哪些方式在儿童服饰上反映出父母乃至社会对于儿童的期待呢?回顾古今,现代人与古人在服饰的符号、材质的选择上又可以透露出怎样不同的文化讯息与社会心理呢? 康格溫博士擅长将深奥的艺术史以生动的方式演 ...

1919年五四运动后,旗袍开始在校园流行起来,并成为民国时期知性女子最时髦和具代表性的穿着。直到1930年代,旗袍一直是名媛们在社交场合的服装首选。在各种重要的场合,都能见到女性穿着旗袍的典雅身影。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女性不再流行穿旗袍,但在新加坡,受过教育的女性仍旧偏爱这款服饰。 到了现代,张曼玉在电影《 ...

本地土生华人围挂在神台前的桌帏,福建话称为“tok wi”,通常是农历新年或其他节庆所采用的装饰品。这种习俗起源于中国南方,并随着早期移民传播到东南亚。 土生华人家庭过去采用的桌帏布,原本都是在中国南方制造的,并绣有龙,麒麟,八仙过海和福禄寿三星等富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到了20世纪初,一些家庭 ...

back to top